▲文具控時期、斷捨離中、現在。
成為極簡主義者快一年了,物品變少但是生活卻更快樂,驗證「少即是幸福」的箴言。
老家東西只剩一個裝不滿的小抽屜,最珍貴的就屬幾本舊手帳,
但是最近也有點動了掃描丟掉的邪惡念頭(你夠囉)。
▲我的三雙愛鞋,一年四季就靠它們!
租屋處東西大概剩衣服20多件、鞋子三雙、弓具箱、兩套弓道服、一些書、生活用品、打掃用品、兩個茶壺、吐司機、文具、線香、文件等,還有部分專輯、日文書籍仍在處理當中。雖說聽起來好像很少,但是量也不是我理想中的狀態,因此每天都會思考還有什麼東西可以丟,這已經變成了我的習慣。
我很享受與物品對話的過程,過去丟不了的、有回憶的東西,過幾個月後再次審視,會發現我現在竟然輕鬆就能丟掉了。舉例來說,日本在留卡、埼玉大學學生證這些曾經輝煌的求學歷程,丟掉它們並不代表自己的努力消失了,而是更能好好面對未來。
▼勇敢剪下去!
曾經很喜歡的東西,也會因自己的成長和品味的改變,而變得不那麼喜歡,
只要一有這樣的念頭,就代表「分手」的時機到了。
如果依然喜歡,又怎會動起要不要留的念頭呢?
以過來人經驗,基本上會猶豫的東西丟了,都不會後悔,反倒鬆了一口氣。
更謹慎一點,可以列舉出該物品的缺點,這樣就能明白現在的自己需不需要它。
興趣和極簡取得平衡,這是我目前正在努力的方向。
我們都知道為了發展興趣,不免會需要與之對應的工具。興趣多、東西自然多,這是不變的事實,想要空無一物的極簡,自然得放棄多元的興趣。但我也不想過這樣乏味的生活,因此我的方式是「保持適量」,用到才買、不用就丟!
因為寫手帳的關係,我的文具數量很多,但有些並不一定必要,於是將很多東西送給朋友。目前我也還在努力文具斷捨離,希望可以濃縮成小小一箱就好!
書籍不代表自己擁有的知識,想說等到哪天再看的書,擺在書架上好久的語言學習書,放它們飛吧!給你我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!
身為愛書一族,書籍是我最難斷捨離的部分,尤其是貴貴的日文書,總想著以後要看,但總是提不起勁來,於是我決定就送走它們,等想看的時候,再去買回來,這也是給自己不好好對待書籍的處罰。
以上是最近的有感而發,希望能幫助更多人斷捨離~